【粉丝运营】如何延长社群生命周期?
大部分社群运营者的苦恼:建群不难,一开始社群很活跃也不难,但是过了一段时间,社群慢慢就沉寂了。
这就是要理解社群作为一个服务模式,也是有生命周期的。
有的社群,如考研打卡群,在考研期间,大家凝聚力很高,等考研结束,各奔东西,维系社群的生命力难度就变大,这时大部分曾经活跃的社群就会自然沉寂,除非在考研打卡期间群里人发现了新的共同爱好,如一起玩“王者荣耀”(如果这样,估计考研就很难成功了),延长了社群的生命周期。
要延长社群的生命周期,有4种办法。
第一,定期进行人员淘汰。
和组织一样,必须有新陈代谢,社群才能生生不息,如果一个社群老成员没有退出压力没有一定比例的新成员进入,这个社群很可能因为新鲜感消失而沉寂。
第二,不断创新运营形式。
社群可以是一个小生态,要想一群人自动自发通过社群平台长期活跃,就得让大家通过社群产生各种有趣的连接。连接的机制要不断推陈出新,好的形式要保留,新的运营形要创新,这样刺激大家在不同连接环境下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从而让大家感恩这个社群的存在,主动为这个社群回馈福利。
这样社群就进入良性生态循环,每个人都主动为社群奉献自己的能量,社群因为能量的壮大又可以帮助更多人加速成长,每个人都愿意社群继续存在下去,这就延长了社群的生命周期。
第三,建立线上线下连接。
鼓励社群成员经常线下见面会更快让社群的成员产生情感认同,延长社群生命力,社群成员主动晒线下活动照片也会增加线上社群的归属感和活跃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人和人一旦有了线下连接,这种真实感带来的认同感比虚拟的点赞要强烈得多。
在线上连接建立的熟悉感,又可以让线下交往不多的人第一次见面就打开拘谨感,这对社交文化比较保守的中国人而言,更容易感谢社群里的线上交流形成的氛围。
第四,推出社群福利产品。
在一个建立互信的社群里,受到大家信任的人可以推出大家真正需要的好产品,并且享受外面显然得不到的福利价格。能够这样做是因为很多产品价格包含了渠道的流量费用,在社群里大家因为信任,节约了推荐和渠道成本,因而可以让利给社群核心成员。
社群核心成员因为得到了在外面得不到的福利回报,也因此更加认同社群。
一旦社群成员成为某种产品的,特别是社群运营方出品的产品的使用者,那么就多了一层消费服务关系,更容易建立长期链接。
不过要提醒的是,好的产品让社群生命周期更长,前提一定是“好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