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

【粉丝运营】如何设置社群粉丝门槛,做优质社群?

2020-01-08 18:46:11 henangeli

很多做社群的小伙伴都会遇到的问题是社群需要设置门槛吗?

 

如果真做社群,必须要有门槛,如果只为了做渠道,可以把门槛降得很低。我们反对不经过筛选就引入社群人员,没有门槛社群也就没有吸引力。

 

现在很多社群拉人,根本不考虑人员准入的门槛,也不考虑人员类型的配置,只考虑规模,后

期运营出问题是正常的。

社群里能量大的人越多,门槛就越要设得高。你总不能把刚刚创业的人和马云、李彦宏、马化腾等人放一个群吧?

 

所以马云开设湖畔学院,不提费用,只提你具备怎样的资格才能有机会进入,这就是门槛。

 

这篇文章就来讲讲社群门槛的5种引入规则。

 

(1)邀请制


小圈子式的引入一般选用邀请制,如秋叶PT的“69群”从不对外开放,都是群主邀约制,谁都可以来,但是有一个条件,你得手里有技术才华就是门槛。

 

有的小伙伴会画思维导图,要不要?要!只要别人画思维导图没有他快。

有的小伙伴会手绘,要不要?要!因为别人手绘不如他。

有的小伙伴很会自拍,要不要?要!因为在网络上会自拍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

在群里面,所有有才华的人都可以用才华建立各种各样的关系,智能交换。

 

就像秋叶ppt的核心群结构准入规则就是必须保证每个进入的人都有才,至少要会卖萌。

 

而且秋叶PPT核心群有一个铁规,不能超过69个人,超过69个人就必须踢、换(所以这个群又被称为“69群”),看起来很残酷,但可以保证群的正常新陈代谢。

 

(2)任务制

 

最初级的是常见的“转到朋友圈并截图发给小编”“集齐×个赞”等小任务,不过已经被使用泛滥了。

 

还有就是填写报名表、个人资料等,流程看起来比较繁琐—别谈什么用户思维,就是故意繁琐的,连这点耐心都没有,你的质量能有多高?

 

更高级的是根据定位性质的任务,如李叫兽研究会的主要研究定位是营销、文案,所以会给出一道文案题目。

 

终极的应该就是因人设任务了,根据你的特点给出一个任务考核,过关了就是自己人。

 

(3)付费制

 

人与人的距离就隔了一个拥抱,能够真诚相拥,基本是真爱、真朋友、真认可,这是社群会员筛选最简单的方式。

 

最常见的模式是付费买产品,如秋叶PPT的学员是付费购买课程后才有机会入群获得相应学习服务,课也不贵,129元,面向大学生的价位,但是不给钱不让进付费就是门槛。

 

一个人为了群花一点点钱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当然是好事情,花了钱才珍惜,群员才更愿意服从群主的管理。

 

主流的社群付费还属会员制,付费成为某一种“同好”的会员。

 

如罗辑思维亲情会员,花费200元即可。

 

更有趣的是李笑来的共同成长群,每个人进群的时候,你需要花一笔钱,而且收费是浮动的,在100人内收费1000元,200人以内收费3000元,300人以内收费5000元,400人以内收费7000元,现在收费28000元了,而且还有其他门槛,这个社群诠释了什么叫“收费高,质量也高”。

 

原因也很好理解,能为成长付费而且还付费价格不菲的人,一般都是质量很高的人。

 

(4)预备营筛选制

 

对有意愿加入的人,可以提供一个预备营进行观察和考核,符合要求的才允许加入正式的社群。

 

例如要加入知识IP大本营,不仅仅要付费,出得起半年3000元费用的人很多,如何保证进入者的质量?


可以要求必须有老营员内推和填写极为详细的表单,写长文自荐。如果自荐信审核通过了,就可以安排一个短期的预备营,在营里观察大家的表现,目的一方面为后期运营选助手做准备另一方面也观察这些营员是否适合,如果发现不合适,就马上退费劝退。

 

开营7天内,群员反悔,马上退群退钱,这也是一种预备营制度。

 

特别提醒一下,越是优质的社群越易吸引人加入,还会遇到名额有限需要将一些朋友拒绝的情况,所以社群内部需要准备一个得体的拒绝文案,避免一些热心但是暂时不符合社群要求的朋友被拒绝后粉转黑,带来不好的影响。

 

以上这4点就是社群的引入规则,能为你的社群招到更优质的群友。

首页
产品
新闻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