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珠海返回时,是充满憧憬的,但听到其他同事传回消息说,郑州筹建期间还很艰苦,可是当时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一门心思就想有一份崭新的蓝图可以让自己绘制,毅然踏上返程的列车。
第一次站在车间的时候地面还没有完全铺好,个别的区域还围着挡布。下火车刚擦的皮鞋没一会就从黑色变成的灰色,匆匆安顿下来后第一份工作是从打扫卫生开始干起的,特别是2011年11月17日夜,因为第二天空调要下线,当时管路还氦检是不分家,管路齐唰唰十几号人都趴在地上清洁地面,晚上11点多才结束,其实也累,但挡不住心中的欢喜,返回宿舍的时候整身的工装像从泥里捞出来的,可是匆匆躺下赶紧入睡,当时满脑子就想着明天空调能够顺利下线,这一历史时刻代表郑州格力开始了新征程。”说话间范班长有点陷入回忆的慌神,顺手还指指旁边一位正在操作设备的员工说“那晚上也有他在。”言语间满是自豪。
“那时基建还没有全部完工,我们每天还都需要跟着基建扛钢管。刚回来时,8月天还热,一天下来肩膀都是红肿的,手也被磨的起了泡。晚上回到五龙口的宿舍,背不敢沾床,因为整个肩膀与后背被晒的火辣辣疼。管路那时间的布局还没有成成型,进设备因为厂区的路还没有完全搞好,就咱们现在用的弯管机,需要5-6个人硬搬着抬进车间,抬的时间腰要挺直啦,生怕有点松劲就掉下来,一趟抬下来年轻小伙子也是瘫在地上半天起不来,设备、原材料也需要人工抬,170-180公斤重的铜管盘料,愣是从2米高的大盘下卸下来再立在手动叉车上上料。搬的过程中就常想要是行车安装好就好啦,就不用抬啦,当时也是自己一个小目标吧。”
“进入11月时开始进入试产最关键的时候,常常在车间一泡就是一天。有时候研究焊接工装忙起来连饭也顾不上,几个人在弯管机、手弯机前来回打转,什么都是从新开始,什么都得学,一遍遍核对图纸,再一遍遍修正程序,焊接过程中需要的定位吸排工装,也仅是到了标准件,没有特制定位工装,就只能手扶着先把试装件焊出来一台。稍不留意手上就被铜管“咬”一口,有时间抽手不及时皮还留在铜管上一点点,生疼生疼。每天走出厂大门的时候往往都是深夜啦,没车回宿舍就慢慢走回去,那时候科学大道还没啥车,走回宿舍也就个把小时吧,一进屋就瘫在床上啦。“